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小说免费阅读)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夜的雨虽然下得稀疏零散,风却刮得又急又猛,沉沉的酣睡却没有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除。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院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呢?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美丽。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时候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啊。
自南宋李清照的不朽名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首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而其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一语之中,虽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但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正与盛明兰的人生走向不谋相合,也是作者伏笔的主线。
明兰出生于北宋的一个官宦家庭,母亲卫小娘因家里穷困换药至盛家,地位低微。父亲偏爱林小娘,乃至宠妾灭妻。明兰与母亲在盛宅生活窘迫,处处受林小娘压榨,卫小娘更是被害至难产而死。卫小娘是明兰的“春天”,是明兰最温暖的依靠。失去“春天”的明兰从此谨记母亲临终对她的教诲:“不要冒头拔尖,好好的活下去,”即使之后在祖母的庇荫下成长,也过得谨慎小心,藏起聪慧,埋藏锋芒。因为聪慧的她懂得,韬光养晦,厚蓄积发,等待“绿叶成荫的盛夏”的来临。
这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如梦令》的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昨夜“风疏雨骤”,昨夜刮风下雨了,所以海棠花上的绿叶还是那么大“绿肥”,但是海棠花被大雨打落了一些,所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词。她就是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