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翻译)
《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南宋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是朱熹经学思想的代表作。
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特别推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中的“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但是这一道统“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直到“宋德隆兴,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朱熹《大学章句序》)。这表明二程和朱熹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撰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完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朱熹在知漳州任上用官币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首次将四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四书”之名由此确立。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及二程弟子的说法较多,称为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