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年作者简介(晓年作者简介简短)
晓年是笔名: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现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诗文如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制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晓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收录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0课,文章通过语音、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的遗骨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和伟人胸襟。“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