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 童年(高尔基童年好句摘抄)
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的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顿。
高尔基的《童年》共有13章。
2.《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3.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4.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共有十三章,其目录如下:
第一章:幼年丧父。
第二章:遭受毒打。
第三章:小茨冈之死。
第四章:染坊失火。
第五章:新家的生活。
第六章:可怕的争斗。
第七章:两种上帝。
第八章:“好事情”。
第九章:彼德大伯母亲回来了。
第十一章:在病床上的日子。
第十二章:母亲结婚了。
第十三章:艰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