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简介(静静的顿河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之间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该战主要是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协约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战斗,约有6500万人参战,超过3000万人伤亡,最后协约国阵营取得胜利。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5.24-1984.2.21),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域,曾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前苏联作家。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处女作,该书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该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前苏联作家。
静静的顿河是一战。写的是哥萨克人在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经历。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